农苗网

|

东营苗木网
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东营资讯 > 正文

绿色生态扮靓东营

发布日期:2019-12-13 08:29:03  来源:   作者:  浏览次数:8821
[导读]   “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”万里黄河一路奔流,在山东东营注入渤海,泾渭分明,形成一幅独特的“蓝黄交界”景观。东营,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,朝气蓬勃、美轮美奂的生态湿

东营苗木





  “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”万里黄河一路奔流,在山东东营注入渤海,泾渭分明,形成一幅独特的“蓝黄交界”景观。东营,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,朝气蓬勃、美轮美奂的生态湿地之城。河与海的深情相拥,孕育了神奇壮美的黄河三角洲,大片的新生湿地像延展的年轮一样伸向大海,成为母亲河对神州大地较后的馈赠。


  三大奇观“汇聚”黄河三角洲


  在东营,黄河用匍匐的姿态,与滔滔海水深情相拥,黄色的河水遇上湛蓝的海水,形成河海交汇的天下奇观。


 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,黄河下游有22年出现断流。受黄河水来沙量减少、海水侵蚀等因素影响,黄河口湿地大面积退化萎缩,湿地质量下降,生态功能受损。2002年以来,东营借助黄河调水调沙的有利时机,通过筑堤修坝、蓄积淡水、引淡压碱等措施,完成35万亩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,完善了湿地的结构,恢复了湿地功能。另外,东营以生态补偿的方式,对自然保护区核心内的农田全部收回,实施退耕还湿面积达2万亩。


  黄河口大湿地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巨幅水墨画。游客乘坐湿地游船,穿行在万亩天然芦苇荡之中,迎着习习微风,看着两旁芦苇随风摇摆,鱼鸟相伴左右,好不惬意。公园以“走进湿地、观赏湿地、认识湿地、保护湿地”为主旋律,展示了湿地的自然之美、生态之美。


  这里是鸟类的“国际机场”。区内鸟类资源丰富,珍稀濒危鸟类众多。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苟宏水介绍,经过多年努力,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,物种不断丰富,鸟类种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68种,数量由200万只增加到600万只,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由5种增加到12种,东方白鹳、丹顶鹤、黑嘴鸥3种珍稀濒危鸟类种群数量分别占全球的11.7%、15.2%和47.4%。东方白鹳由候鸟变成了这里的“留鸟”。


  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在这里长势喜人。区内植物685种,代表物种有刺槐、旱柳、柽柳、芦苇、盐地碱蓬等;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43平方公里、天然芦苇270平方公里、天然草地120平方公里、天然柽柳灌木林150平方公里,植被覆盖率约55.1%。这里拥有成片上万亩的红地毯以及人工刺槐林,是我国及世界上研究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、演化及发展规律的极佳场所。


  “河海交汇”“新生湿地”和“野生鸟类”三大奇观,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和不可复制性,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旅游资源。拥有国际重要湿地、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、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森林公园、国家地质公园、中国六大较美湿地等多项桂冠,具有重要的文化、艺术和科研价值。


  良好生态提升城市竞争力


 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,是保护全球物种多样性的天然基因库和重要支点。近年来,东营市委、市政府认真贯彻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》,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,实施湿地修复和刁口河故道生态调水工程,先后修复湿地35万亩,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,生态功能显著增强。正在实施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,推进自然保护区水系贯通项目,改善以鸟类为主的滩涂生物栖息地质量,切实提高湿地生态质量,保护生物多样性。


 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东营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品牌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努力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,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。


  2018年10月25日,东营成为全球18个首批“国际湿地城市”之一,这是国际上在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方面规格较高、分量较重、含金量较足的一个奖项。湿地是东营的显著生态特色,全市湿地总面积4580平方公里,约占山东省的四分之一,中心城致力打造“湿地在城中,城在湿地中”的鲜明特色。


 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四级调研员于龙飞说,世界自然遗产是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,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,成功申遗将有力推动黄河口区域湿地修复和生态保护,提升东营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,发挥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核心引擎作用。


  当前,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,作为黄河入海的地方,东营将切实担当在黄河流域保护中的重大责任,加强与沿黄各市的协作,共同抓好大保护,协同推进大治理。


  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


  在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定位中,东营市明确提出了“黄河入海,我们回家”文化旅游品牌。每一位游客来到东营,得到的是家一样的体验,看到的是家一样的环境,感觉到的是家一样的氛围。


  文化旅游品牌的提出,让东营的文化旅游产业有了具象化的表述和内涵式的表达,让东营文化旅游形象跃然纸上。如何擦亮这一品牌?


  东营市以实施“旅游富民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,确定了“一核引领、两带崛起、三区突破”的旅游发展布局,提出把黄河口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,提升“河海交汇、新生湿地、野生鸟类”三大世界级旅游产品,打造沿黄、滨海两个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带,提升黄河水城、金湖银河、孙武湖三个旅游度假区。


  “发展旅游产业,不能只盯着旅游不放。要让游客在这里进行旅游观光等消费,就要涉及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购、娱等等。”“游客来了品尝不上地方美食,就在景区推出大闸蟹和水煎包。”“游客想看石油城市特色、感受兵圣故里氛围,我们就深度挖掘、梳理、整合现有旅游资源,设计推出了兵圣故里红色旅游、胜利油田工业旅游。”“交通不便捷,我们就调整公交线路,加开班次”……东营市文化和旅游局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说,现代旅游产业综合性强、关联度大、产业链长,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中,围绕发展旅游产业做大文章,延伸带动其他产业,才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应有之意。


  为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,2019年,东营市重点推进旅游项目71个,其中市直重点推进项目24个,县区、开发区重点推进项目47个。同时,努力聚焦“回家”二字,聚焦旅游服务品质,努力在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基础上,在营造游客“回家”的氛围上下功夫、做文章,做优旅游服务惠民项目,推动公共服务进旅游景区,改造文化和旅游综合服务设施。东营,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。(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)




 
  • 下一篇:
  • 上一篇:
 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